金門是福建東南沿海的小島,自然環境不佳,加上歷代戰亂,天災頻傳, 居民為求生活,不畏橫逆的與大自然搏鬥,形塑了本地堅毅的民風,與豐厚的 宗教祭祀觀和內涵。
        金門民間用風獅爺來「鎮風止煞,祈祥求福」,視為村落的守護神,是金 門最具特色的民間信仰,風獅爺佇立於村旁,終年忍受風吹雨打的洗禮,構成 金門獨特的文化景觀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明末,鄭成功以金門做反清復明之根據地,曾二次大舉伐木以供造軍艦之用,將青山坪及豐蓮山一帶的樟樹砍伐殆盡,而清兵二次進佔金門,憤於金門抗清復明之舉,及防再為明鄭所用,曾下令棄地遷界,更造成極大的摧殘。胡璉將軍《金門憶舊》說:「抗戰軍興,倭兵進佔,與大陸隔離,乃刨根割叢,遂成水土無法保持之狀,不特太武石山濯濯,即雙乳山,田埔岩亦白沙赤土,寸草難生,我軍進駐時,大陸柴木來路已絕,居民本以勁草防風護禾者,至此又以之割為燃料,且有軍民爭取情事....」四十年代的金們,僅少數村落因風水因素而保留部份「風頭樹」外,林木幾已全無,那種寒砭肌骨,風沙蔽天的淒苦,令當時居民心有餘悸,當地居民認為即是「風煞」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因此在各村落的當風路口設置風獅爺以鎮風,此類風獅爺的坐落方位朝東北東至北方為主,剛好與金門最盛行且最強勁的東北風相對峙,東半島位於迎風面,風勢最強,早期風害最烈,故風獅爺的分佈也較多,金門民間咸認設立風獅爺的主要目的是驅風邪,在此可獲證實也。島的西側有太武山為屏障,太武山海拔雖僅253 公尺,多少仍具有些阻風作用,故顯然分佈較少。

 

       據耆老指証,以往金門有更多的村落設置有風獅爺,但被毀後未再重設,目前調查所見共有七十二尊,分佈在五十三個村落,如果以鄉鎮別統計,分佈的情況為:

* 金沙鎮43尊    * 金湖鎮14尊     * 金寧鄉8尊    * 金城鎮6尊    * 烈嶼鄉1尊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風獅爺之藝術造型可說尊尊不同,獨具特色,往往隨雕刻者之意念,自由 發揮他們的創造力,並無一定之模式,然甚具藝術之美,呈現不同的造型旨趣 。由於將風獅爺視為神明,故有不少採取擬人神的方式雕塑,遠看就像真人站 在那裡。 風獅爺有各種豐富的表情,或兇悍無比,虎視眈眈狀、或露齒含笑,圓圓 酒窩,逗趣可掬的;有猙獰狀,有忸怩作態,也有一臉稚氣者,並不全是一副 百獸之尊凜然不可侵的神態。出自名匠雕鑿的風獅爺,充分顯露出屬於獅子威 猛的精神面,散發出一股充沛的活力。 就姿態而言:可分成立姿和蹲踞兩種,立姿的有四十四尊,或坐立、或蹲 立,或如人直立狀;渾圓的身軀,立體感並不強,由於將風獅爺變成直立姿態 ,比例上有的並不勻稱,四肢顯得細小些,像歐厝村風獅爺,四肢既短小,且 前後肢又幾乎連在一起;以灰泥塑造的風獅爺都是立姿,雙前足平舉至身側或 胸前,類似張牙舞爪狀,是共同的特徵。 就雕刻技術而言:有的雕工細緻,神態逼真;有的則雕工粗糙、造型簡略 ,徒具獅子象徵的形象而已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就高度而言:有的雕塑成龐然大物、高大無比,像瓊林村北側風獅爺高達一八九公分;而青嶼風獅爺則體態驕小,僅四十二公分。就整體而言:風獅爺雕刻的精華在頭部,尤其是臉部,一般為圓眼凸出,鼻頭寬闊的獅子鼻,呲咧大嘴,甚至與頭等寬、露出尖銳的牙齒,有的嘴角誇 大成二凹洞,這是較顯著的共同特徵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とら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